初中体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体育课程是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学校体育课程实施方案(精选1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体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篇1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本着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健康第一”的原则、以及深入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要求,以“打造亲情管理、快乐师生、和谐校园文化”为指导思想,大力推进学校大课间活动的蓬勃开展。从而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进一步推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努力打造长兴岛高中具有本校特色大课间操。

二、活动的目标和原则:

(一)目标:

1、提高大课间的锻炼实效,优化大课间的时间、形式、内容和结构。

2、根据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通过体育锻炼促进学生强身健体的同时,达到健心育智、全面发展。

3、发挥其他教师的体育特长,充分利用学校运动场地设备,实现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

4、全面提升学校师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师生和谐发展。

(二)原则:

1、教育性原则:充分发挥大课间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功能,重视活动过程的管理。

2、科学性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规律。

3、全体性原则:师生全员参加,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全体健身的.目的。

4、创新性原则:根据现有条件,创造性地组织活动开展。

三、组织机构:

1、活动指导:体育组。体育教师要负责任课班级技术指导、安全指导等相关事宜。

2、活动指导:班主任教师和各年级组教师。

四、活动安排:

上午:

1、时间:第二节课后大课间(周二至周五)。

2、内容:眼保操(5分钟)韵律操、广播体操操、列队退场(时间约25分钟)。

3、要求:全程音乐指挥。

下午:

1、时间:第二节课后大课间(周一至周五)。

2、内容:眼保操(5分钟)眼保操(5分钟)韵律操、广播体操操、列队退场(时间约25分钟)

3、全程音乐指挥。

五、活动要求:

1、全校师生应高度重视、共同参与,各班级必须严格执行大课间活动项目实施方案,确保活动时间与活动质量。

2、各班应仔细阅读(场地划分示意图),明确每天各班活动内容所指定的活动区域,到指定的活动场地进行活动。

3、活动中需要在活动方法、运动技术上给予指导时,班主任可以要求负责本场地的体育教师给予指导。

4、各班在活动中应加强安全教育。若发现存在安全隐患时,应及时停止活动并汇报当天值日领导人员。在排除安全隐患后才能进行活动。

初中体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篇2

一、指导思想

为了认真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国家教育部、市、县教育局下发的关于“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精神,牢固树立“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锻炼身体、达标争优”为目标,确保全体学生能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丰富学生的校园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体育活动,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好习惯,促进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和发展,特制定本活动方案,以落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活动目标

1、优化体育活动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学生乐于参加,主动的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自觉的锻炼。

2、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积极创新,力求以活动励德,以活动辅智,以活动健体,以活动塑美,以活动促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3、优化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设备及管理,提高其使用率,发挥其育人效益。

4、全面提高学校师生的体育综合素质

三、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xx(校长)

副组长:xxx

成员:各年级主任、各班主任(下设办公室,x为办公室主任)

加强组织管理。责任到人,校长是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活动落实的统一领导、协调、保障。学校各部门及广大教师要关心和支持这项工作。学生活动时间,每班有班主任进行组织管理,每个年级有一名体育指导老师和一名教干巡视督促。

学校领导认真检查考核,教导处合理安排活动时间,教导处、德育室负责对班级、教师的督促评比,体育教师对各年级活动的指导耐心、细致,卫生室对学生的眼保健操进行指导、检查。保证学生人人参与,活动安全有实效。

未经学校“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领导小组”的同意,任何人不得随意挪用、挤占、更换学校安排的体育活动时间。

四、活动原则

1、全体性原则:

师生全员参与,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全体健身的目的。

2、科学性原则:

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集体活动与自主小型游戏相结合的形式,合理安排体育活动的时间和内容。

3、实效性原则:

活动要根据学校的特色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组织开展寓练于乐、寓学于乐小型多样、生动活泼,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又愉悦了身心。

4、安全性原则:

锻炼要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教育规律,在组织活动中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防范,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五、活动具体安排与实施:

(一)集体活动时间安排:

上午9:40——10:10学生广播操(30分钟)

下午15:10——15:15眼保健操(5分钟)

15:15——15:40大课间活动(25分钟)

说明:累计学生每天在校集体体育活动时间是60分钟,再加上每周3节体育课(135分钟),确保了学生在校活动时间,增强学生体质,让学生快乐成长。

(二)三课两操的落实:

1、三课:严格按照国家有关中小学体育课设置的规定和要求,精心设计教案,不得放任学生自由活动,一经发现按教学事故处理。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课时间。

2、两操:每天保证上午、下午两次学生广播操和眼保健操,并排入作息时间表。广播操和大课间活动由体育老师统一指挥,班主任负责管理。眼保健操由任课教师负责管理,教干和政教处巡视检查。

3、每学年的四月举行“体育节”。利用各种途径宣传体育知识。举行春季运动会、广播操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团队精神。

4、由学生会学生具体负责检查各班到位人数和班主任跟班情况,并每天将检查情况在第二天课间操之前交到体育组,因身体等原因不能参加课外活动的同学必须持有假条,学生每学期请假次数不能多于5次,否则多一次扣量化积分2分,长期请假必须出具医院开具的休假证明,并提前上报学生会。

六、检查与考核

1、必须高度重视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工作,并认真组织做好有关检查制度、考核制度(考核内容应包括学生实到人数、集队、纪律等方面),要把各班课外体育活动实施情况作为专项内容列入优秀班级评比竞赛之中。每学期做一次总评,总评成绩计入优秀班级体考核。

2、校值日教师协助做好相关的检查考核工作。

3、每学期进行一次体育课质量抽测。把成绩纳入班级考核和学生个人体育课成绩评定。

4、认真做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规定项目的测试。

初中体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篇3

中学体育新课程实施方案进入新课程,我校作为江苏省新课程改革全样本实验学校,学校严格按照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实验要求,全面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在高中阶段实行选项教学,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这一课改核心理念,认真执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在课改实验中正确把握好三维健康教育观,把学生的发展视为课程改革的最高利益,将课程改革看作师生共建的历程,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中开发教师的潜能,创造性地实验。

“积健为雄”是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对我校体育工作的勉励,现在已经成为我校的教育理念,把学校的教育理念与新课程理念相结合,构建江苏省南通中学高中体育课程的特色和文化。因此,我们以“积健为雄”为指导,全面促进学生在身体与人格两方面共同发展,以实现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

二、目标定位

学习目标是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而确定的,具体如下:

1、爱好运动,积极参与各种体育运动,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能测试和评价自身体质健康状况,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2、熟练掌握2~3项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3、全面发展与健康有关的各种体能,提高运动能力;熟练掌握一、两种我国传统的养生保健方法,能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形成健康的行为习惯。

4、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体育精神。

学科建设目标

当然对传统体育课程进行改革,采用选项学习的方式进行体育教学,来达成学生的学习目标,这对于学科建设、教师自身也有着一定的要求。

1、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以运动技能传授为载体,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建立新的课程结构。改变现行体育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内容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体育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改变现行体育课程内容“难、繁、偏、旧”的现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

4、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改变现行体育课程的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改变现行体育课程的评价过分强调运动成绩的现象和过于注重甄别的功能,发挥体育课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三、学校的基本情况

1、学生基本情况。我校学生较多,高中部有48个班级。由于是城市学校,学生的体育兴趣比较广泛,学生对自身喜欢的运动项目有着一定的专项基础。只是人数和班级较多,进行选项教学,需要合理的安排课务,涉及到主课为体育选修让路。

2、体育师资配备。我校体育老师在编人员较多,有二十一个,但实际情况是有两个担任后勤主任兼职体育教学,课务较少;还有一部分教师要承担初中部的体育教学,进行选项教学,体育老师课务相应增多,工作量变大,开设选项教学有一定困难。

3、场地器材设施。由于我校位于南通市市中心,商业区黄金地段,学校在活动场地上相对于同类学校,比较匮乏。我校现在有300米塑胶场地;完整篮球场有4片;半片篮球场20片;室内排球场2片,可供排球、羽毛球练习;乒乓球馆1座;专用韵律操、健美操室内场地2片。在器材上,在当前的教学中,我们是较为充足的,完全可以满足选项教学的需要。

4、选项教学基础。我校于1996年开始在高中实行选项教学,内涵和新课标精神相符合,基本教学形式也相差无几,只是在成绩的评定上有着不同,我们原来采用传统的成绩评定,以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为主要的评价依据,而新课标以学分制来评定学生学习的五个领域的综合成绩。

四、选项教学具体操作程序

新的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最为显着的区别之一就是不再统一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而是根据课程目标体系构建了五个方面的内容标准。可以说,这是一个根本性突破,教学内容的选择空间达到了最大化,课程的灵活性和约束力得到了充分体现。各地、各校和教师在为实现课程目标,促进学生“身、心、社”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内容,采取多种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去进行教学。这就要求学校在确定学习内容上要注重学生的运动兴趣与专长的形成。一方面充分利用学校体育资源尽可能多开设学习项目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针对学生学力状况,开设一些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项目。

确定选项学习内容的流程

在暑期学生返校日,我们发放了体育选项学习学生基本状况调查表并回收,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选项的意愿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并结合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以及学校的体育资源状况,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选编教学内容的基本出发点,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坚持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科学性和可接受性相结合的原则,我们在高中三个年级分别开设了以下学习内容供学生选择。

注:为必修,分别为一个学分。其中排球为我校传统体育项目。

学生选项的程序

1、学生先行了解学校开设的选项学习的内容以及各项内容开课教师的基本情况。为达到体育目标,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学校实行“完全开放式”教学。学生有自主选择教师、上课内容。

2、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学力,每学年进行一次选项,高一、高二每次选4个模块,高三选3个模块。如分学习水平层次的内容,必须先修基础水平层次,然后才能修高级层次学习。两个水平修完后,选修其他项目。

3、教师根据学生的选择情况进行教学班的编制,确定学生选项学习的时间。

课堂教学实施

1、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在高一年级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不同项目的初级班,在高二、高三年级开设初级班、提高班,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

2、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运动实践中注意渗透相关理论知识,运用多种形式和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安排约10%的理论教学内容(每学期约3学时),扩大体育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3、建立专项备课组制度。建立跨年级的,以选项内容为依据的专项备课组,教师按自己的专长任课积极探究选项教学的特点,各专项组的老师根据我校实际情况,选择或编写具有学校特色的教材。并对教材进行分析,确定重点、难点,并根据教材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新的'突破口,努力实践新课改。

4、选项教学实行学生走班制。即年级内打破班级制,几个平行班安排在同一课时授课。实施以学生所选择的体育学习内容组织基本教学班。这种基本形式对于这种选项教学非常必要。其益处主要体现在可以发挥每个体育老师的专长,使资源得到最大合理化的利用。每个老师都有自己最为擅长的专项,在以学习内容组织基本教学班的教学中,这种特长可以充分得以展示,随着教学的深入,对老师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也有较大的促进。选修一结束,班级也随之解散,因此这种是阶段性的编班。

教学评估

学生评价实行学分制,在学分制的管理上,我们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学生在三个学年内通过对必学和选学模块的学习得到11个学分,为了注重学生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各个模块都以连续学习的形式集中编排。(健康教育除外)排球作为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我校也把它作为必学的模块之一,把它和田径安排在高一年级,并采用18学时连续教学的形式来完成。

2、学生获得体育课程学分并达到基本要求是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之一。

3、健康教育分散安排在三年中,以讲座、参观或结合专项内容进行学习。评价的主要内容

(1)学生体质健康情况──执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

(2)体能──与不同学习水平相关的体能项目。

(3)知识与技能──对体育与健康的认识,科学锻炼的方法,体育技战术知识与运用能力,有关健康知识的掌握与运用。与不同学习水平相关的运动技能水平及运用情况。

(4)学习态度──学生对待学习与练习的态度,以及在学习和锻炼活动中的行为表现。

(5)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情绪、自信心和意志表现,对他人的理解与尊重,交往与合作精神。

评价的基本方法

1、评定标准

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评定应采用绝对标准与相对标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如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得分和等级评定中采用绝对标准。运动技能成绩和体能成绩的评定,可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定方法进行。也就是说有些内容的考核在定量评价的基础上,可结合每一位学生的基础及提高的幅度进行最终的定性评定。在有关知识的考核中,可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进行。

2、评定方法

(1)《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实施,可采用每学期测试的方式进行,学年成绩以两学期中的每一项最好成绩计入总成绩。(详见学生体质健康表)

(2)运动参与、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三个方面主要是观察记录学生对学习与练习的态度和行为表现,以及学生在体育学习和锻炼中的情绪、自信心和意志表现,对他人的理解与尊重,交往与合作精神。可采用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等形式,记录学生在每一单元学习过程中的情况进行,期终综合这些情况进行总评。具体的单元评价的有关内容,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各年级自行设置评定的具体内容。

(3)运动技能和体能的评价是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动态评价,既要看学生的成绩等级,又要看学生提高幅度的等级,进行评价。评价按等第制,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的形式进行。

①测试内容一般测试三次,为鼓励和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可根据学生的要求再给一次测试机会。

②测试内容可根据课程教学进度和学生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测试(即学生可采用选项的方法进行)。

③每一考核项目的决定成绩,可根据学生成绩提高的幅度因人而宜决定。观察学生成绩提高幅度的初试成绩可以是本学期的,也可以是跨学期的。如果本学期只进行了一次测试,可以参照上学期的最后一次测试成绩,但是不同项目的成绩不能相互参照。

④体育与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的评定可结合单元评定,以理论考核、课外作业、专题答辩等形式,采用等第制和自评、小组评、教师评的方法进行。

⑤期末可根据各项单元评定,结合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对学生的知识、体能和运动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采用合格、不合格的等第制或评语进行综合评价。

3、教学效果评价

通过学生体质监测来获取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建立学生体质管理系统(数据库查询系统)

模块学习评价表(以篮球学习1模块为例):

五、排课的方法

我校第一个安排的科目为体育,具体如何排课,如表所示:其一,通过积极争取,体育课从上午第二节开始排课,实施选项学习的高中三个年级全部实现交叉上课,避免了场地与器材的冲突:其二:每一位任课老师基本保证每周14课时,(部分教师兼任初中的体育教学)达到满工作量。

六、选修模块的设计(以田径必修模块为例)

单元教学计划设想

七、实行选项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满足学生兴趣选项学习的前提是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特长。学生应该享有选择学习模块的主要或最大权利,离开了这一点,选项学习就是失败的。因此在学生选项报名人数不均等的情况下,尽量不要进行行政干预,调整学生的选项志愿,可以考虑增加开设教学班,来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

打造教师群体开设体育选项教学,促进学生运动能力、身体素质的提高,需要一支观念新,素质高,善思考,勤努力的教师群体,打造一支适应新课程实施的教师群体,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因此体育教师自身要不断学习,深入研究,通过自学、校本培训,学术交流等不同形式,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

加强教学管理建立专项教学备课组制度;加强备课组的教研活动,在牢固树立新课程观的前提下,全力改革课堂教学,以选项学习为主要特点,以自主活动和体验、探索为主要形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形成健康体魄、完善健全人格为主要目标,建立现代的课堂教学体系。同时由于选项人数的不均等,特别是某些模块学生数太多,加强与班主任的沟通,发挥体育骨干的力量,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改革教学评价评价制度改革既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体育选项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同时又是实施课改的重点和难点。因此需要积极探索新型的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学校课程有效实施。

加大场地设施建设由于选项学习采用专项分班,班级人数较少,但同时上课的老师的人数较多,对于场地设施的需求增加,需要学校对体育场地设施的投入适度增加,以保证选项教学的顺利进行。

说明:本文选自《江苏省南通中学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实施交流材料》,仅供广大教师参考,各校应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来制订学校体育课程实施方案。

初中体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篇4

中学体育新课程实施方案进入新课程,我校作为江苏省新课程改革全样本实验学校,学校严格按照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实验要求,全面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在高中阶段实行选项教学,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为了每位学生的发a展”这一课改核心理念,认真执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在课改实验中正确把握好三维健康教育观,把学生的发展视为课程改革的最高利益,将课程改革看作师生共建的历程,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中开发教师的潜能,创造性地实验。

“积健为雄”是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对我校体育工作的勉励,现在已经成为我校的教育理念,把学校的教育理念与新课程理念相结合,构建江苏省南通中学高中体育课程的特色和文化。因此,我们以“积健为雄”为指导,全面促进学生在身体与人格两方面共同发展,以实现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

二、目标定位

学生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而确定的,具体如下:

1、爱好运动,积极参与各种体育运动,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能测试和评价自身体质健康状况,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2、熟练掌握2~3项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3、全面发展与健康有关的各种体能,提高运动能力;熟练掌握一、两种我国传统的养生保健方法,能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形成健康的行为习惯。

4、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体育精神。

学科建设目标

当然对传统体育课程进行改革,采用选项学习的方式进行体育教学,来达成学生的学习目标,这对于学科建设、教师自身也有着一定的要求。

1、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以运动技能传授为载体,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建立新的课程结构。改变现行体育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内容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体育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改变现行体育课程内容“难、繁、偏、旧”的现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

4、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改变现行体育课程的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改变现行体育课程的评价过分强调运动成绩的现象和过于注重甄别的功能,发挥体育课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三、学校的基本情况

1、学生基本情况。我校学生较多,高中部有48个班级。由于是城市学校,学生的体育兴趣比较广泛,学生对自身喜欢的运动项目有着一定的专项基础。只是人数和班级较多,进行选项教学,需要合理的安排课务,涉及到主课为体育选修让路。

2、体育师资配备。我校体育老师在编人员较多,有二十一个,但实际情况是有两个担任后勤主任兼职体育教学,课务较少;还有一部分教师要承担初中部的体育教学,进行选项教学,体育老师课务相应增多,工作量变大,开设选项教学有一定困难。

3、场地器材设施。由于我校位于南通市市中心,商业区黄金地段,学校在活动场地上相对于同类学校,比较匮乏。我校现在有300米塑胶场地;完整篮球场有4片;半片篮球场20片;室内排球场2片,可供排球、羽毛球练习;乒乓球馆1座;专用韵律操、健美操室内场地2片。在器材上,在当前的教学中,我们是较为充足的,完全可以满足选项教学的需要。

4、选项教学基础。我校于1996年开始在高中实行选项教学,内涵和新课标精神相符合,基本教学形式也相差无几,只是在成绩的评定上有着不同,我们原来采用传统的成绩评定,以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为主要的评价依据,而新课标以学分制来评定学生学习的五个领域的综合成绩。

四、选项教学具体操作程序

新的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最为显着的区别之一就是不再统一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而是根据课程目标体系构建了五个方面的内容标准。可以说,这是一个根本性突破,教学内容的选择空间达到了最大化,课程的灵活性和约束力得到了充分体现。各地、各校和教师在为实现课程目标,促进学生“身、心、社”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内容,采取多种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去进行教学。这就要求学校在确定学习内容上要注重学生的运动兴趣与专长的形成。一方面充分利用学校体育资源尽可能多开设学习项目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针对学生学力状况,开设一些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项目。

确定选项学习内容的流程

在暑期学生返校日,我们发放了体育选项学习学生基本状况调查表并回收,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选项的意愿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并结合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以及学校的体育资源状况,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选编教学内容的基本出发点,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坚持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科学性和可接受性相结合的原则,我们在高中三个年级分别开设了以下学习内容供学生选择。

注:为必修,分别为一个学分。其中排球为我校传统体育项目。

学生选项的程序

1、学生先行了解学校开设的.选项学习的内容以及各项内容开课教师的基本情况。为达到体育目标,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学校实行“完全开放式”教学。学生有自主选择教师、上课内容。

2、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学力,每学年进行一次选项,高一、高二每次选4个模块,高三选3个模块。如分学习水平层次的内容,必须先修基础水平层次,然后才能修高级层次学习。两个水平修完后,选修其他项目。

3、教师根据学生的选择情况进行教学班的编制,确定学生选项学习的时间。

课堂教学实施

1、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在高一年级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不同项目的初级班,在高二、高三年级开设初级班、提高班,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

2、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运动实践中注意渗透相关理论知识,运用多种形式和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安排约10%的理论教学内容(每学期约3学时),扩大体育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3、建立专项备课组制度。建立跨年级的,以选项内容为依据的专项备课组,教师按自己的专长任课积极探究选项教学的特点,各专项组的老师根据我校实际情况,选择或编写具有学校特色的教材。并对教材进行分析,确定重点、难点,并根据教材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新的突破口,努力实践新课改。

4、选项教学实行学生走班制。即年级内打破班级制,几个平行班安排在同一课时授课。实施以学生所选择的体育学习内容组织基本教学班。这种基本形式对于这种选项教学非常必要。其益处主要体现在可以发挥每个体育老师的专长,使资源得到最大合理化的利用。每个老师都有自己最为擅长的专项,在以学习内容组织基本教学班的教学中,这种特长可以充分得以展示,随着教学的深入,对老师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也有较大的促进。选修一结束,班级也随之解散,因此这种是阶段性的编班。

教学评估

学生评价实行学分制,在学分制的管理上,我们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学生在三个学年内通过对必学和选学模块的学习得到11个学分,为了注重学生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各个模块都以连续学习的形式集中编排。(健康教育除外)排球作为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我校也把它作为必学的模块之一,把它和田径安排在高一年级,并采用18学时连续教学的形式来完成。

2、学生获得体育课程学分并达到基本要求是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之一。

3、健康教育分散安排在三年中,以讲座、参观或结合专项内容进行学习。评价的主要内容

(1)学生体质健康情况──执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

(2)体能──与不同学习水平相关的体能项目。

(3)知识与技能──对体育与健康的认识,科学锻炼的方法,体育技战术知识与运用能力,有关健康知识的掌握与运用。与不同学习水平相关的运动技能水平及运用情况。

(4)学习态度──学生对待学习与练习的态度,以及在学习和锻炼活动中的行为表现。

(5)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情绪、自信心和意志表现,对他人的理解与尊重,交往与合作精神。

评价的基本方法

1、评定标准

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评定应采用绝对标准与相对标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如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得分和等级评定中采用绝对标准。运动技能成绩和体能成绩的评定,可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定方法进行。也就是说有些内容的考核在定量评价的基础上,可结合每一位学生的基础及提高的幅度进行最终的定性评定。在有关知识的考核中,可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进行。

2、评定方法

(1)《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实施,可采用每学期测试的方式进行,学年成绩以两学期中的每一项最好成绩计入总成绩。(详见学生体质健康表)

(2)运动参与、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三个方面主要是观察记录学生对学习与练习的态度和行为表现,以及学生在体育学习和锻炼中的情绪、自信心和意志表现,对他人的理解与尊重,交往与合作精神。可采用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等形式,记录学生在每一单元学习过程中的情况进行,期终综合这些情况进行总评。具体的单元评价的有关内容,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各年级自行设置评定的具体内容。

(3)运动技能和体能的评价是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动态评价,既要看学生的成绩等级,又要看学生提高幅度的等级,进行评价。评价按等第制,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的形式进行。

①测试内容一般测试三次,为鼓励和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可根据学生的要求再给一次测试机会。

②测试内容可根据课程教学进度和学生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测试(即学生可采用选项的方法进行)。

③每一考核项目的决定成绩,可根据学生成绩提高的幅度因人而宜决定。观察学生成绩提高幅度的初试成绩可以是本学期的,也可以是跨学期的。如果本学期只进行了一次测试,可以参照上学期的最后一次测试成绩,但是不同项目的成绩不能相互参照。

④体育与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的评定可结合单元评定,以理论考核、课外作业、专题答辩等形式,采用等第制和自评、小组评、教师评的方法进行。

⑤期末可根据各项单元评定,结合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对学生的知识、体能和运动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采用合格、不合格的等第制或评语进行综合评价。

3、教学效果评价

通过学生体质监测来获取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建立学生体质管理系统(数据库查询系统)

模块学习评价表(以篮球学习l模块为例):

五、排课的方法

我校第一个安排的科目为体育,具体如何排课,如表所示:其一,通过积极争取,体育课从上午第二节开始排课,实施选项学习的高中三个年级全部实现交叉上课,避免了场地与器材的冲突:其二:每一位任课老师基本保证每周14课时,(部分教师兼任初中的体育教学)达到满工作量。

六、选修模块的设计(以田径必修模块为例)

单元教学计划设想

七、实行选项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满足学生兴趣选项学习的前提是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特长。学生应该享有选择学习模块的主要或最大权利,离开了这一点,选项学习就是失败的。因此在学生选项报名人数不均等的情况下,尽量不要进行行政干预,调整学生的选项志愿,可以考虑增加开设教学班,来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

打造教师群体开设体育选项教学,促进学生运动能力、身体素质的提高,需要一支观念新,素质高,善思考,勤努力的教师群体,打造一支适应新课程实施的教师群体,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因此体育教师自身要不断学习,深入研究,通过自学、校本培训,学术交流等不同形式,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

加强教学管理建立专项教学备课组制度;加强备课组的教研活动,在牢固树立新课程观的前提下,全力改革课堂教学,以选项学习为主要特点,以自主活动和体验、探索为主要形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形成健康体魄、完善健全人格为主要目标,建立现代的课堂教学体系。同时由于选项人数的不均等,特别是某些模块学生数太多,加强与班主任的沟通,发挥体育骨干的力量,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改革教学评价评价制度改革既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体育选项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同时又是实施课改的重点和难点。因此需要积极探索新型的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学校课程有效实施。

加大场地设施建设由于选项学习采用专项分班,班级人数较少,但同时上课的老师的人数较多,对于场地设施的需求增加,需要学校对体育场地设施的投入适度增加,以保证选项教学的顺利进行。

初中体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篇5

为全面提升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结合当前教育改革的总体要求和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体育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为指导,聚焦“教会、勤练、常赛”,全面深化体育课堂教学改革,推动学生文化学习与体育锻炼的协调发展,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二、改革目标

1.优化体育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3.强化学生体能素质,提高学生运动技能水平。

4.推动课内外一体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重点任务

1.课程体系构建

科学设置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科学设置体育课程内容和难度。一、二年级学生开设基础体能和趣味运动课程,三至六年级学生增加球类、田径等专项技能课程,初高中学生则进一步细化专项选择,满足个性化需求。

实施选项教学:推行“个性化选课”制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体育课程,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加强游泳教学:将游泳作为必修课程,提高学生生存技能和自救能力。

2.教学方法创新

先学后教:鼓励学生课前预习和课上自学,教师在学生自学基础上进行适当点拨、解疑、归纳和总结,提高教学效率。

精讲精练:优化课堂时间分配,确保学生自学、教师讲授、学生练习各占一定比例,实现精讲多练。

突出主体:课堂上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由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引导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课内外一体化建设

加强体育社团建设:扶持和引导学生成立各类体育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和竞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通过举办运动会、体育节等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和团队精神。

4.加强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

完善体质测试制度:加强“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心”的建设和管理,优化测试方案,提高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制定个性化锻炼方案:根据学生体质测试结果,制定个性化的`锻炼方案,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体育锻炼。

5.改革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实施多元化评价: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体育学习的全过程和多方面表现。

强化激励机制:设立体育奖学金、优秀运动员等奖项,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和竞赛活动。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校长为组长的体育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方案的制定、实施和监督。

2.加强师资培训:定期组织体育教师参加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3.加大投入力度:加大体育场地、器材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为体育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有力保障。

4.加强督导检查:建立健全督导检查机制,定期对体育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初中体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篇6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聚焦学生全面发展,推动体育课堂教学改革,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

二、改革目标

1.构建科学、合理、高效的体育课堂教学体系,实现课程内容的多元化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2.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自主学习能力。

3.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的体育品德和团队合作精神。

4.推动体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实现体育育人的目标。

三、重点任务

1.课程体系改革

科学规划课程设置,确保体育课程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引入多样化的体育项目,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加强体育理论教学,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

2.教学模式创新

实施“先学后教、精讲精练”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推广“分层教学”模式,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引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智能穿戴设备等,提高教学效果。

3.评价体系完善

建立全面、客观、公正的学生体育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结合。

引入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以及家长评价等。

鼓励学生参与体育竞赛和展示活动,将竞赛成绩和展示表现纳入评价体系。

4.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体育教师的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鼓励教师参与体育科研和教研活动,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建立激励机制,表彰和奖励在体育教学和科研中表现突出的教师。

5.教学资源优化

加大体育场地和设施的建设力度,确保体育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充分利用校内外体育资源,如社区体育设施、体育俱乐部等,拓展学生的体育学习和锻炼空间。

加强体育器材和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器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四、实施步骤

1.调研与规划

对现有体育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全面调研,了解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根据调研结果,制定详细的改革实施方案和具体的时间表。

2.宣传与动员

通过召开教师大会、学生班会等形式,广泛宣传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意义。

动员全体师生积极参与改革,形成改革共识和合力。

3.试点与推广

选择部分班级或学科进行试点改革,积累经验和教训。

根据试点情况,逐步推广改革成果,扩大改革覆盖面。

4.总结与评估

定期对改革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不断完善和优化改革方案,确保改革目标的顺利实现。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体育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方案的制定、实施和监督。

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和任务,形成工作合力。

2.加大投入力度

加大对体育教学改革的投入力度,确保改革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体育教学改革,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

3.强化监督检查

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改革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落实,确保改革工作取得实效。

初中体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篇7

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全面推广,是深化课程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为提高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加快“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课题研究的实施,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关于确保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不少于一小时的意见》、《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和《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为指导,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基本要求,以深化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

二、实施原则

(一)全体性原则。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要简易、方便、可行,面向全体学生,要从学生参与面的大小确定活动项目,做到人人参与活动,个个都有喜爱项目。

(二)全面性原则。大课间体育活动要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与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工作有机结合,坚持寓教育性、健身性于活动之中。

(三)趣味性原则。体育活动要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体现出一定的趣味性。趣味性越浓,对学生的吸引力就越大,使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活动中锻炼身心,陶冶情操,发展智力。

(四)校本原则。大课间体育活动要充分考虑学校规模、场地、设施等特点,挖掘体育资源潜力,发挥师生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丰富活动内容与形式。

(五)安全原则。根据教育规律和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指导学生适度进行体育活动、设置运动项目和相关活动。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建立安全措施、应急措施,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三、目的任务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全面提高学生体质;满足机体生理需求和变化规律,调整心态,放松精神,陶冶情操;促进骨骼发育,改善运动、呼吸、心血管系统的神经传到功能;降低近视率,减少肥胖症;促进学生的休息与睡眠;科学使用脑力和体力;形成勇于克服困难的顽强毅力和集体主义观念的团队精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做到大风小雨不间断,酷暑严冬照常练,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终生的健身意识。

四、实施步骤

(一)课题申报(20xx年底前)

申报课题学校组织有关人员对课题进行论证,搜集相关资料,深入课题内容研究,确定课题的研究步骤和方法。

(二)评审课题,启动,推广(20xx年)

20xx年2月进行座谈会,全面启动课题;5―6月份进行阶段性检查和总结;10月份在全市推广开展。

(三)课题鉴定,总结(20xx年)

20xx年5月进行课题中期调查分析,进行成果评选。10月进行课题实验总结,写出有价值的研究报告,组织课题鉴定,推出一批优秀课题研究成果。

五、实施要求

(一)各市区教研中心和市直各学校要高度重视大课间活动,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本地大课间活动。更新管理观念,注重过程指导,把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与深化新课程改革,与落实《课程标准实验方案》结合起来。

(二)学校要精心制订大课间活动方案,认真组织、体现特色、确保安全,要将大课间活动排入学校作息时间表,改善活动场地和器械,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

(三)鼓励教师、学生创编活动内容,制作活动器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编室内健身操与健身游戏,弥补室外活动空间的不足,使大课间活动能够反映出一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个性。

(四)大课间活动每天一次,每次25―30分钟;全员参加,练习密度100%;练习负荷保持在低、中强度,做有氧运动,符合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

六、课题申报

课题申报学校,参照课题研究“目的任务”,根据学校自身情况自定研究主题和课题名称,该主题范围之外的研究课题本次不予立项。所有申报课题既是本课题的子课题,也是市规划办独立立项的规划课题,按照威海市规划办立项课题进行管理。

选取优秀学校作为我市今后重点示范基地。课题申报数量具体为:荣成、文登、乳山各10项,环翠8项,经区、高区各5项,威海一中、威海二中、威海四中、威海工业技术学校各1项。

申请人按照规定认真填写申请书一式三份(一份原件,二份复印件),由各市区“体育大课间活动”课题领导小组初审汇总后,于12月10日前统一报送课题领导小组,申报表和汇总表可从威海市教育网站“通知通报栏”下载。

七、组织管理

在研究的过程中,要重视对课题的过程管理、指导、督导、评比和检查,树立并推广优秀典型。为了保证研究工作顺利开展,威海市教研中心成立课题领导小组,由王义君同志任组长,张启刚、毕志玲同志任副组长,成员由各市区教研中心相关负责人、体育教研员和课题实验学校的负责人组成。各市区教研中心和学校也要成立相应的课题领导小组,课题申报时一并上报。

初中体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篇8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为指导,从我校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出发,积极实施校本课程开发,体现“一校一品”特色活动项目,扩大篮球活动规模,提高活动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通过对学生篮球校本课程的实施,促进学校篮球活动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努力创建和谐校园、平安校园、文明校园。

二、篮球校本课程开发理念

(一)我校把体育工作作为学校发展的特色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抓;抓好这难得的机会,开发好篮球校本这门课程。以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积极构建和谐的体育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因此,为了保证和促进学生的健康,必须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和有关教育,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篮球课程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在体育教学中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二)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开展具有学校办学特色的篮球校本课程。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掌握篮球的基本技术和战术,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体质,为篮球实战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

(三)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爱好,激发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篮球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坚持锻炼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而兴趣与习惯的养成又是在篮球运动参与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只有通过丰富多彩的篮球活动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才能激发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并使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各感官机能,激发学习情趣,从而发挥学生主体功能,增强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运动参与能力,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感受篮球带来的欢乐。

(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位学生受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从学习中受益,不但是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而且是学生的权利,也是贯穿篮球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但是,人的体能和运动技能状况并不仅仅与其后天练习和发展有关,而且与其先天遗传有极大的关系。从运动的角度看,每个人的运动需求和运动表现都不尽相同。因此篮球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并根据这种差异确定了学习目标和有弹性的学习内容,提出了有益于学生发展的评价原则;在组织教学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其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以满足他们身心发展的需要。

三、篮球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一)总体目标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以及教师、学生自身特点,开发符合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多元发展。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课程改革方针,落实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提升学生的篮球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爱好、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具体目标

1、第一阶段:篮球理论介绍及篮球基本技术训练:运球、传接球、定点投篮、体能训练。篮球基本技术学习:运球、传接球、持球、上篮、投篮。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将运球以游戏的形式放在课的准备部分代替跑步,使学生熟悉球性并增加训练的趣味性。

2、第二阶段:介绍篮球比赛的规则,竞技比赛方法。教授障碍式运球,两人一组全场二攻一练习,全场三对三篮球比赛,进行半场三人制篮球比赛,通过比赛逐步地渗透比赛规则。在这段时间我将篮球比赛的规则,竞技比赛方法进行系统的传授,这样教学不但使学生们对室内课产生了兴趣,也使他们积累了丰富实用的体育知识。篮球教学比赛,将比赛规则与篮球实践结合起来,同时充分利用每周的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们之间的篮球对抗赛,让他们学以致用,使教学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第三阶段:战术配合的训练、战术意识的练习。

四、篮球校本课程的内容

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学生兴趣的需要,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出发点。我校篮球校本课程内容的确定是以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为依据,国家或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为指导,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照学校的办学思路和育人目标,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前提,以学生兴趣为动力,以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为原则,充分发挥学校的师资、设施、场地、器材等优势,确定以篮球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

1、学习目标

(1)了解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和基本规则和裁判法等;懂得篮球运动锻炼与健身价值。学会行进间运、传、投、抢等组合技术技能;学习和掌握基础的攻防配合和懂得进攻配合、联防与盯人防守配合;并能在教学比赛中运用个人技术和配合技能。

(2)提高低重心快速移动、变向水平,及平衡能力和弹跳力,发展速度、力量、灵敏、协调等体能。

(3)积极参与学练,善于观察、分析,勇于探索、实践,养成勇敢顽强、不断进取和勇敢顽强的品质。

(4)形成竞争与合作意识、规则意识;培养注重配合、相互协同、团队合作的.精神。

2、学习内容

(1)球性练习;运球、传接球。

(2)运球急停、急起,变方向运球。

(3)双手胸前传接球。

(4)原地单手肩上投篮。

(5)单手肩上传接球。

(6)行进间组合技术技能练习。

(7)双人或多人传球与投篮。

(8)行进间运球接单手肩上投篮。

(9)运球、传接球与抢球游戏。

(10)单个动作及组合动作。

(11)篮球基本战术。

(12)篮球教学比赛及比赛的组织与裁判工作。

(13)比赛的组织与裁判工作的研究性学习。

3、学习的重点

(1)运、传、接、抢、投等基本技能。

(2)行进间组合动作的运用。

(3)攻防基础配合。

(4)快攻的发动与推进。

(5)半场盯人防守配合。

(6)让学生探究学习。

(7)技术运用与教学比赛。

4、教学方法

如何正确地选择和运用篮球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教学法是体现某种独特教学思想的教学体系,这意味着它不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有效果的万用妙方,每一种教学法都有其一定的适用范围,教师在选用教学法时,不应该不加分析地全盘照搬,那样,再好的教学法也不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必须从教学的具体实际情况出发,实现教学方法选择的多样化。

(1)采用基本技术组合学练法。注重强化移动中控球和支配球和能力训练,对较复杂的动作采取由分解到整合、由无球到有球、由原地到行进间的形式进行逐层深入地学练。紧密安排各种围绕基本技能训练和运用的练习,既要注重几个动作的串连学练,又要强调变化环境下的综合练习,让学生在综合练习和近似实战状态下综合运用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在较复杂场景下控制、处理和支配球能力的训练。

(2)采用基础配合协同学练法。基础配合内容学练中,采用模仿攻防的形式,首先讲究“协同”地进行同伴间的配合学习,形成一种相互间的默契。攻防练习中,“协同”学练还表现在先做好消极防守或固定防守,在反复配合掌握基础配合,逐步才过渡到对抗性攻防练习。

(3)采用竞赛角色演练学练法。学段初期,首先组织泛化篮球竞赛规则的篮球比赛活动,将基本技能、基础配合的学练与比赛相结合,在比赛中演练和尝试运用基本技能、基础配合。随着学生技能水平和竞赛能力的提高,再通过教学比赛,让学生体验篮球比赛中集体配合与协同对抗,激发参与热情,提高战术水平、竞赛技巧,以及临场应变能力。

(4)采用研究性学习法。

①带着问题学习,领会学练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在学练中通过指导和分析,使学生领会技术结构和战术意图,领悟技战术的实战效用和运用时机。

②设置研究课题,形成探究成果。教学过程中可按教学模块设立系列化研究课题,让学生在篮球技能技巧学练、战术演练和竞赛活动的组织参与过程中探究问题,主动研究篮球技术技能的运用及战术配合方案,探索临场应变方法,探讨比赛筹划、实战对策和竞赛思路。

(5)重视战术思维的训练。激发战术思维是培养篮球战术意识的核心,战术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是培养战术意识的中心环节。要求学生在训练中学会用脑,在练的过程中要积极思考,这样就会使战术思维与战术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达到培育战术意识的目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围绕战术目的而练,力求使技战术的运用,在时机、方位和配合上取得高度的协调一致。

5、学习评价

考核项目:第一学期行进间运球往返投篮组合动作技术;

第二学期传切、掩护配合技术。

评价要点:技术评定与计时量化同时进行;

学期末针对选修学生进行综合成绩评定

五、篮球校本课程实施

无论是校本课程,还是国家课程,亦或是地方课程,教师总是课程实施的主体,是课程实施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它对课程目标是否实现以及实现的好坏会产生直接影响。具体地说,教师正确的课程价值观,教师与新课程的理念相适合的角色观,钻研的精神,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行动研究的自觉性和行动研究的能力等都是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必备的素质。

1、我根据我校班级学生选修篮球项目的情况进行编班定学员。

2、学校根据报篮球学生的多少确定授课教师;上课的时间安排在每周二、三下午第三节课,上课时间为40分钟。

3、教师要认真备好每一堂课课,要编写训练计划等,上好每一节课,确保课堂教学质量。

4、希望学校领导要经常深入课堂听课把握情况,要对教师在实施校本课程中遇到的困难及时帮助解决。

5、教师每学期末或学年末,都要进行教学效果展示与汇报。

六、篮球校本课程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

(1)注重三维课程目标的落实,注重发展性评价,除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外,更关注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关注学生面对挫折与人际交往方面的表现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2)依据学生“出勤情况、课堂表现、学习效果(隐性、显性两方面)。

(3)评价采用等级制,评定等级分为:A为优秀、B为良好、C为合格、D为不合格。获得项目认定后,由篮球考核小组填写《儋州市第一中学篮球校本课程考核成绩登记表》。

(5)学生评价成绩与学生学年末评优挂钩。

七、篮球校本课程评价

(1)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2)以篮球为开端,开展切实有效的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努力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3)通过亲身体验,使学生的篮球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4)通过合作学习交往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5)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初中体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篇9

为继续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进一步落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促进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特制定《八角中心小学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确保学生“每天校园体育活动一小时”,有效落实“三课、两操、两活动”,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小学生在增长知识、培养品德的同时,锻炼和发展身体的各项素质和能力,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努力使我校学生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

二、活动主题

我运动,我快乐。

三、活动时间、内容

“每天校园体育活动一小时”时间由大课间活动(广播操、校园操)、眼保健操、体育与健康课、体育活动课等时间组成。

1、大课间活动:每天安排广播操、校园操(不少于30分钟)。

2、眼保健操:每天上午、下午各组织学生做好1次眼保健操(每次5分钟,共10分钟)。

3、体育与健康课:按照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小学一、二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三至五年级每周三节体育课)

4、体育活动课:

围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可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开展小篮球、小排球、小足球、踢毽子、跳绳、仰卧起坐、掷实心球、投沙包、立定跳远、短跑、游戏等活动,掌握多项运动技能。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安排一节体育活动课,确保每周至少2节体育活动课时。并排入课程表,在正常教学时间段予以安排,这样就能确保学生活动时间超过一小时。

5、要求教师必须参加大课间及眼保健操等体育活动,和学生共同锻炼、共同活动。

四、活动的组织实施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切实加强对落实“每天校园体育锻炼一小时”工作的领导。校长是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第一责任人。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教导处、体育教师、后勤等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领导、协调、组织、监督和检查。本着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全面负责的精神,把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作为一项全局性的教育工作来抓,充分落实。

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各班班主任

(二)要将制定的方案在学校公示栏等显著位置予以公示,接受社会、家长、学生的监督,保证“学生每天校园体育活动一小时”的坚决落实。监督电话:0535-6964xxx)

(三)加大对落实“每天校园体育活动一小时”阳光体育运动的经费投入。学校加大对落实“每天校园活动一小时”阳光体育运动的经费投入,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保证开展体育活动场地器材设施的需要。同时,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积极发动广大师生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废旧利用,切实保证“每天校园体育活动一小时”的开展。

(四)建立体育和健康教育教学调研制度。制定中小学体育和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严格执行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对课堂教学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和反馈,提高学校体育和健康教育课堂教学质量,充分发挥体育和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主渠道作用。

(五)完善学校体育督导评估机制。加强学校体育专项督导,定期组织专项督导并予以公告;建立“每天校园锻炼一小时”及“三课两操两活动”落实情况专项检查制度。对无故挤占体育课、不落实“每天校园锻炼一小时”要求的班级和教师,将予以处理。

(六)加强安全教育、保障学校体育活动的顺利进行。经常向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防止课外体育活动中伤害事故的发生,以保证活动安全、有序、有效的开展。

初中体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篇10

一、改革背景

当前,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肥胖、近视等问题日益突出。同时,传统的体育课程在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积极性。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提高体育课程的质量和效果,特制定本改革方案。

二、改革目标

1. 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使学生在体能、心肺功能、柔韧性等方面得到显著提升。

2.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让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3. 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竞技水平,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 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抗挫折能力。

三、改革内容

1. 优化课程结构

调整体育课程的课时比例,增加实践课的比重,减少理论课的课时。

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设置不同层次的体育课程,如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选修课程。

2. 丰富教学内容

引入新兴的体育项目,如攀岩、轮滑、定向运动等,拓宽学生的体育视野。

将传统体育项目与现代体育元素相结合,创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3. 改进教学方法

采用分层教学法,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进行分组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倡导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4. 完善评价体系

建立综合性的评价指标,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进步幅度、运动技能掌握情况等。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等,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四、实施步骤

1. 前期调研

对学生的体育兴趣、需求和体质健康状况进行全面调查。

分析当前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改革的方向和重点。

2. 方案制定

结合调研结果,制定详细的体育课程改革方案。

组织专家对方案进行论证和完善。

3. 试点实施

选择部分班级或年级进行试点,推行改革方案。

跟踪试点情况,及时收集反馈信息,调整优化方案。

4. 全面推广

在全校范围内全面推广改革方案。

定期对改革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不断改进和完善体育课程。

五、保障措施

1.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2. 加大对体育设施和器材的投入,满足教学和活动的需要。

3.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争取家长对体育课程改革的支持和配合。

4. 建立激励机制,对在体育课程改革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和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

初中体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篇11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健康第一,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增强综合素质为目标。通过深化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系统性提升学校体育教学质量,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

1.优化体育课教学内容与方法,增加学生体育运动强度,提升体育运动成效。

2.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校内掌握1-2项运动技能。

3.全面提升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体育教学体系。

4.强化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与评价,精准干预学生体质问题,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三、主要措施

(一)优化课程设置与内容

1.增加课时与频次:从2024年秋季学期起,推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1节体育与健康课,高中阶段学校每周3节及以上体育与健康课。鼓励市属高校适当增加体育课时。

2.丰富课程内容: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深化“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体育与健康教学模式改革。注重“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帮助学生掌握至少2项运动技能。

3.推广多样化教学:开展体育课走班兴趣化、项目多样化、评测智能化教学试点,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二)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

1.精讲精练:优化体育课教学环节,精讲多练,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练习和合作探究。

2.情境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3.分层教学: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实施分层教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难度下进行学习。

4.信息化教学:推进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的融合,利用智能化手段进行评测和反馈,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三)强化课外体育锻炼

1.保障锻炼时间:保障中小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不少于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幼儿园学生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

2.广泛开展体育活动:学校每年应举办1至2次全员学生运动会或体育节,积极组织课外体育活动,组建体育兴趣小组、社团和俱乐部。

3.家校协同:加强家校协同,共同关注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设计高质量的体育家庭作业。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配齐配强教师:确保各学校体育教师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未配齐的'区(市)县应每年划出一定比例用于招聘体育教师。

2.提升教师素质:优化体育教研员队伍,各级教研部门配备专职体育教研员数量不低于2名。开展体育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和竞赛活动,提升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和综合素质。

3.共享优质资源:探索深化体育教师共享机制,鼓励依规聘用优秀运动队退役运动员担任学校体育教师或教练员。

(五)完善评价与监测体系

1.建立综合评价机制:将体育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纳入中小学期末测试、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及中职学生学分管理范围。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

2.完善监测体系: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体系,提升监测质量。设立“学生体质健康大数据研究中心”,推进智慧教育背景下的学校体育应用场景建设。

3.精准干预:对学生体质进行精准干预,推动各地将监测与改进教学紧密结合,提升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校长为组长的体育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2.加大投入力度:增加对学校体育工作的经费投入,改善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条件。

3.强化监督检查:定期对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初中体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篇12

一、课题名称:

体育高效课堂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少年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身体及意识形态方面可塑性强。但以往的体育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纯粹的技能训练,是一种反复操练的练习,这种急功近利的学习使得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十分低下。而高效的体育课堂教学会关注学生的运动技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诸多方面的培养,从而更好地促进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人类对各项事业都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教育战线也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口号,并在沿海及经济较发达的区域开始实施和推进。第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未来全球可持续发展教育作出了部署,可持续发展教育已经成为各国教育专家的共识;第二,学校体育的三维健康观,给学校体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新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以来,很多学校体育教学已经从过去的传授“三基”到现在的“娱乐化”体育,学生虽然喜爱并乐于上体育课,但学生的身体素质正在逐步下降,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也在逐渐衰退;第四,抓教育质量的提高,使很多学校形成了重智轻体的格局,把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乃至正常的体育课堂教学时间也剥夺了。基于此,我们围绕上级文件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学校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本课题试从高效体育课堂的角度去探索适合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新模式。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第一、国务院领导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并第一次以文件的形式确定将学校体育工作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

第二、教育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xx年)明确规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本纲要明确了教师的角色地位,重点强调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我们认为:高效课堂模式,应改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追求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全力打造团队型教师队伍,促进学生全面、教师专业化发展。

理论假说:

第一、研究“体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策略”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师生发展的需要,能够为我校乃至我市的体育课堂教学提供一种可以借鉴的模式。

第二、研究“体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策略”,并能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单位时间内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发展。

第三、研究“体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策略”,将有利于师生角色的`迅速转换,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以及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有利于构建阳光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改善我们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有效的、可持续的成长,在实施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使他们能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热爱体育运动,热爱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高效的教师,教师要通过课题研究与实验,重塑教师的角色,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高效性,促进教师高效的专业发展,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师资保障。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构建高效教学氛围,有力地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学校体育教科研水平,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推进学校体育更好、更快地发展。

六、实验对象和研究方法

1、实验对象:在小学1―5年级随机选择两个班的一线的体育教师,另选两个班为对比班

2、研究方法:调查法、试验法、文献资料法、对比法、类比法、评价法。

七、本课题的研究基础和条件保证

为了使该课题顺利实施,取得实效,有如下条件保证:

1、教育专家的引领。

2、教科室和教导处对各子课题的统筹、协调管理,以及竞争机制地运行,调动全体教师研究的积极性。

3、学校积极参与,在人员设置、硬件配备、科研经费、激励机制等方面给予有力保障。

4、用好我校网络以及我校“教研沙龙”这两个交流平台,促进研究群体智慧的交融与提升。

八、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措施

(一)研究步骤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本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交叉滚动前进。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xx年秋)

20xx年秋,成立学校课题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就学校小学体育教学现状进行交流,梳理出我校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共通性问题,思考课题研究的方向;健全实验管理制度和职责,明确各自任务。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xx年春至20xx年秋)

课题组织实验教师综合运用教育科研的方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修正完善研究措施,全面开展体育高效课堂的研究,根据学科性质、特点构建出一套完整、科学的教学流程,形成一套文本性的具有我校特点的体育高效课堂的模式雏形,力求圆满完成研究任务。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xx年春)

课题组进行结题的相关工作,完成研究报告、工作报告和相关课题成果资料、档案资料的整理工作,接受专家组结题验收。

(二)研究措施

为确保研究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提高研究成果的信度和效度,我们拟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课题研究:

1、问卷调查,了解现状

由课题领导小组设计调查问卷,组织相关研究人员对课题组全体成员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对什么是高效教学,体育高效教学的实施途径和策略有较为清楚的认识和了解,为研究方案的调整、研究假设的修正、研究措施的完善提供依据。

2、加强管理,指导研究

建立学校课题领导小组、实施小组,聘请对小学体育教学有丰富实践经验并且有相当理论水平的教科研专家、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担任课题组顾问,定期和不定期指导课题研究。学校实施小组定期开展研究,调整研究策略,努力解决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使研究工作富有成效地进行。在课题研究推进过程中,各实验教师应按研究方案认真开展研究,完成研究任务,并在每学期初制定阶段实施计划,每学期末进行研究小结,并上交课题组。为强化实效,激励先进,每学年末,学校课题领导小组根据实验开展研究的情况,按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评出等级,并对考核结果进行一定的奖励。

3、加强交流,突出实效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和教育杂志

课题组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教育杂志,搜集整理相关信息,为实验教师提供学习资料,定期进行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方法的专题培训,不定期地邀请专业人员对实验教师进行理论培训,要求课题研究教师积极参与学习、讨论,提高参研人员的理论修养和课堂教学水平。

(2)建立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

新课程困扰教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课程资源的溃乏。而传统的教师工作方式是以个体劳动为主,这使得许多教师智慧封存于个人手中,造成资源的浪费。为了让同伴互助更好地得以实现,我们将在学校网站以“体育高效课堂”和小学体育教学沙龙等载体为交流平台,将研究组全体成员潜心研究和精心开发的课件、编制的试题、设计的教学、撰写的心得等归类整理,使老师们的成果能够彼此交换,使它的作用和使用范围被无限放大,从而避免浪费资源、重复开发,为教师们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提供较充足的时间保证和资源保障。

②加强学校学段间的交流

为了促进课题研究不断深入,学校课题实施小组将定期组织实验教师之间的交流活动,坚持开展教师听、评课活动,坚持抓好课前精心设计,课堂务求高效,课后深入反思几大环节,并鼓励各学段组、广大实验教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

4、提炼成果,总结推广

各学段组和实验教师要强化成果总结意识和成果推广意识,对过程性研究成果认真进行总结、提炼。学校课题组每学年召开一次研讨会,交流研究成果。对好的经验和成果要及时在全校推广应用,提高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

初中体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篇13

为落实健康第一的思想,体现“快乐伴九年,欢乐一辈子”这一理念,更好的促进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进阳光,使学生真正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我校特此制定韩城小学阳光体育实施方案,即“三个一”:一个必修,一个特色,一个自选。

一、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孙连旺

副组长:王颖

成员:孙连旺王颖杨桂艳孙丽艳张丽荣

二、活动内容

针对我校地域特点、师资水平和学生实际,为使阳光体育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扎实有效,我们经问卷调查,得到全校师生的认可和支持,积极开展了“三个一”活动项目:

一个必修:长跑

一个特色:呼啦圈

一个自选:可根据学生自身特点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体现多样化,兴趣化,多元化。如:抖空竹、跳绳、滑板、踢毽子等。

三、活动方法

1长跑

长跑是一项最容易普及的体育项目,它不受场地、时间的`限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对强身健体有很大的益处。学校规定,学生每天跑:一、二年级跑500米,三年级以上跑1000米,分两个层次完成:上学、放学跑200或500米;学校大课间、课间操跑步300或500米。

2呼啦圈

学生每人一个呼啦圈,做到课间转、回家转。每人必须学会腿部转、腰部转、颈部转、左臂转、右臂转、左腿转、右腿转、双腿转、脚踝转、多圈转等10种转法,每种转法能坚持5-10分钟。

3自选项目

项目选择,每个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及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自备器材。项目一经确定填报活动登记表,交教导处,班主任督促学生每天坚持训练,持之以恒逐渐形成技能。

4活动流程

上午大课间20分钟:做操---------跑步

下午大课间25分钟:跑步-----转呼啦圈------自选项目

四、制度及评价

学校将及时出台阳光体育活动制度和评价方案,真正使阳光体育活动扎实有效的推进。学校设想目前以东西两校为管理平台,主任及体育教师专抓此项工作,班主任为活动具体组织者。每学期搞一次长跑比赛,一次班级特色评比,一次个人特长展示,以此推动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

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更多